编者按:
2022年,香港回归25周年。过去的25年,从香港到大湾区都在发生积极变化。
香港是国际金融、贸易、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,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。这些亮眼表现来自于香港独特的竞争优势,更得益于内地经济的强大支撑。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持续深化,资本、技术、人才等关键要素加速流转,正以世界级城市群姿态参与全球竞争。
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选择在这里实现职业梦想。他们创造、竞争、迁移,崇尚变革精神、享受新生事物、以交融为富足。
时值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,时代周报推出“湾区进化论·香港青年在湾区”系列报道,深入大湾区经济融合发展,聚焦青年人成长创新,呈现大湾区经济融合发展路径。
越来越多的香港高管正将目光投向大湾区其他城市。
毕马威中国近日发布《2022年香港高管人员薪酬展望》显示,香港受访高管人员愿意移居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比例正不断攀升,2022年已增至72%,比2019年高出20个百分点。较佳的事业及行业发展前景(63%)、交通便利(62%)和较高薪酬(54%)成为他们选择移居的前三大原因。
界限打破,融合加快。黄世伟的个人选择与职业经历,顺应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时代脉络——成长于香港,求学于国际,就业于大湾区。
十余年间,黄世伟完成了从审计员到全球三大酒啤企业中国区财务总监,再到无限极全球财务一把手的职业跃迁,收入也增长了十余倍。
“要以谦卑、开放心态看待生活与职业,每个地方都有不完美,不完美背后也是一个机会点。”黄世伟认为,当站在企业、市场甚至时代需求角度思考自己的位置,顺势而为,许多困惑便会迎刃而解。
“四大”里的年轻人
从香港中文大学计量金融学专业毕业后,黄世伟面临选择。相比基金经理、交易员等岗位,他对企业本身的运作兴趣更浓。
2004年,23岁的黄世伟在香港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,带领团队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项目,企业分拆、首次公开上市、重大交易、公司年审……
审计工作强度众所周知:每年一至五月是大忙季,要为一众公司完成年审。各类与资本巿场相关的项目贯穿全年。“比如公司上巿,几乎是把企业褪一层皮的过程——企业运营是否存在瑕疵、股东利益梳理分配、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解决以及如何应对监管提问,都需要审计逐一发现,并与法务顾问等一起评估对策。”黄世伟说。
他得以接触了不同企业、行业与市场,对流程管理与节点控制能力提出极高要求。2007年,他带领两地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,为企业进行涵盖三年半财务数据的上市审计。只用了不到7个月,他们便完成原本需要近两年才能完成的工作。
六年间,黄世伟从审计员成长为审计经理,而后进入普华永道企业购并部门,负责不同行业并购项目的财务尽职调查。多样化的并购结构下,财务尽调工作所需的思考分析视角五花八门。
在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项目中,客户计划投入一家听上去颇具想象空间的初创公司,但黄世伟发现了不寻常:企业流水大部分花在支付高管人员的薪酬上;进一步分析背后商业逻辑,他怀疑全世界到底有多少人需要这样一项小众的技术服务。事实证明,这家企业三年烧完资金,再没掀起水花。
常人看来无意义的数字,在审计人员眼中却能还原出企业发展的脉络与起伏。审计和尽调的职业经历,强化了黄世伟务实冷静的行事风格,在面对选择时,他倾向于通过调查分析作出综合判断。
2008年,妻子比黄世伟更早面临内地还是香港的职业选择。妻子有些犹豫,但他建议,将职业发展局限在香港,面对的是700万人的市场,前往广州却可以对接14亿人的大市场。“基本体量不同,能做的事,能看到的发展都会不同,这是大的趋势。”
相比上海等城市,黄世伟更爱广州,“广州与香港,语言接近,距离不远不近,交通便利有急事也便于往返。”很多年之前,他就注意到,香港和内地的经济连接正不断加强。1993年第一家内地企业在香港挂牌上市;2003年内地和香港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(CEPA);2007年内地与香港实现企业会计准则的等效互认;而到了2010年H股双重审计政策彻底取消,“审计工作上两地的差异已不明显。”
从香港到广州,从审计到高管
2008年,妻子先行前往内地发展。两年后,黄世伟来到广州,在嘉士伯中国担任财务总监。
黄世伟适应得很快。他尤其喜欢广式糖水点心、姜撞奶、片皮鸭、肠粉和各式汤面,坚持在广州的街道社区中慢跑,更对手机下单、及时送达的方便快捷赞叹不已。
转变更大的其实是工作角色。审计往往从账务准确性、会计处理披露的合规性、是否存在内控缺失等维度考察公司。但作为财务总监,更多要从经营者角度出发,持续关注公司的策略业务发展和各种经营风险,及时推动变革。
在会计师事务所,黄世伟接触的往往是有一定财务背景的专业人员,懂得财务的价值以及沟通合作方法,更关注财务报告或相对聚焦的财务投资话题。
黄世伟要更多地与业务部门合作,业务思维和财务思维也存在差异,“财务往往关注盈利和风险,业务更多考虑业绩达标和发展,但有些业绩可能是赔钱的业绩。”
他尝试将两套思维路径打通,平衡业绩与创新,以财务思维赋能业务决策。在黄世伟看来,财务是钱与时间的游戏,要有战略耐性。“短期内可能要接受的发展是亏本,用钱‘买’业绩,长期来说这部分业绩还是需要盈利。财务工作就是要识别哪些发展是有机会的,以及持续推动这些发展有盈利。”于是在不同企业,他多次推动业务模式重组、优化企业费用管控流程、实施数字化转型,以及财务前移、前移再前移。
用一句话形容财务管理工作,黄世伟认为,“是关注营运的健康度,健康度是以风险、流动和效益三方面推动。”
在风险维度,配合推动业务发展时,需要有效降低各式营运风险,比如信贷和合规性(税务和法规等)风险;从流动维度出发,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现金流是否健康,还要助力组织内的信息流动以确保营运发展方向与策略目标一致,更要关注支持这些现金和信息流动背后的工作流程和系统,适时推动优化;
效益要保持竞争力,企业要着力提升效率和盈利能力,只有投入没有回报,或回报抵消不了投入,长期入不敷出便会走向崩溃。黄世伟的工作也就围绕着这三个维度规划执行。
他用人的身体作比喻,“财务工作一方面要确保血液供给和神经信息能流动,另一方面要提醒身体防范潜在风险,同时还要推动身体的供给和运作处于最佳平衡。”
担任无限极全球财务总监期间,他带领多个不同区域的财税团队,推动公司诸多改变,比如端到端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建立,以及多个不同创新项目;着力推动组织意识和能力成长,推动财务架构和工作前移,以财务思维赋能业务方决策,实现业财融合,同时建立组织各部位的财务意识,使其拥有更强的成本概念和投资回报意识,并应用到日常工作中。
黄世伟分析,不同风格、不同类型、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财务团队的需求存在差异。“一些小规模或业务简单的民营企业希望财务管好账,准时发薪付款就可以;一些烧钱阶段的初创企业,或者包括地产在内的资本密集行业,需要财务具备对接资本市场能力。”黄世伟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道,“一些竞争异常激烈、每分投入每个机会都需要仔细规划,或者正面临改革的企业,对财务的需求会在精细化管理方面,财务要思考如何提升企业效率以及适时推动变革。”
但无论如何,站在企业、市场和时代的需求角度理性思考,找准自己位置以提供价值。顺势而为时,许多困惑迎刃而解。
在美国当交流生时,黄世伟前往纽约旅行。当地人骄傲地对他说,“这里是纽约,在这里找不到的东西,你在全世界其他地方都找不到。”
如今,他觉得这句话用于形容大湾区更合适。“从香港到大湾区,不同类型的轻重工制造业、消费品、服务、互联网、金融、造车……应有尽有,很难想象有什么东西会找不到。”黄世伟越来越喜欢大湾区的生活。
他坚信,“只盯着世界上的一小点地方,目光是看不远的。既然决定要看,就要放下成见,以归零心态拥抱更多机会。”
本文转载自「时代周报」,仅供学习和交流,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,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本文观点不代表直销堂网立场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,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迅速处理,谢谢!QQ:986820144